2005年5月8日

走過前蘇聯時期集體農場的歲月 ─ 豐收時光

杜甫仁科的《土地》讓我們感受了杜氏以飽滿的熱情,描述貧農與大自然的相互關係,富農在階級鬥爭中被纖滅的必然性。塔可夫斯基的《鏡子》,讓我們走過其一段集體農場時期個人的重要回憶。



導演 M.拉芝華畢堅娜是否有足夠能力,捕捉先輩們對大地以詩化的歌頌,前蘇聯某段歷史回憶沉痛的印記?這點似乎并不影響我觀看此片的感覺,雖然她并不能見證當時歷史的某一段,畢竟要超越或達到杜氏或塔氏的非凡詩化的功力,似乎幾渺茫,但藝術上由來的相亙影響,她已足夠有能力把當時集體農場裡農民的生活,以其對光線敏感的捕捉技巧,具體地印記了一個完整的故事,讓我們走過前蘇聯歷史中,某一段重要的歲月,某一個家庭的生活狀況。這是不著重故事性的先輩們未曾做過的。



有關前蘇聯時期的集體農場的資料

4 則留言:

Alan 說...

導演對室內光線的捕捉的確做的不錯。而室外鏡頭較遜色,我覺得是導演缺乏像先輩們與大地/大自然間的那份感情,那怕是再高的技巧再深的功力也無能為力。

還記得一次周潤發的訪問,提起他懷念的日暮時份南丫島金黃的麥海。

Kobie 說...

導演Marina Razbezhkina或許沒有先輩們對大地理解的超凡智慧,但她確實充滿了女性細膩的觸覺,對捕捉一草一物都細緻動人,連一隻蒼蠅,天鵝,貓咪,小狗都不放過,當然還有令母親歇斯底里的田鼠.雖然她未及杜甫仁科那種,可以以鏡頭去展現萬物可以人化,人物亦可以物化的非凡功力,可記得《土地》是一部默片啊!

匿名 說...

非常好奇, 你是怎樣在一篇文章放上三張相片的, 不是只可放一張嗎? 請教我...

Alan 說...

只是用 HTML 碼 hyperlink 去網絡上的 images 吧了。